{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扬名四海!他的后代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故事 𝄐 0

在中国历史上,晚清时期是一部屈辱史。由于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把我国当作他们的出气筒。他们凭借着坚船利炮肆虐欺辱我们,强迫我国与他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这个危难时刻,还是有人勇敢地站出来,和他们进行斗争。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的林则徐则,他因为在虎门进行销烟而扬名四海。

林则徐因<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10016/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虎门销烟</a>扬名四海!他的<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488/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后代</a>后来怎么样了?

虎门销烟

在1839年6月3日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林则徐在虎门对缴获的大量鸦片进行了销毁,因此林则徐被誉为是中国的民族英雄。后来英国以不满林则徐烧毁鸦片为由对清朝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成了“替罪羊”,之后被流放长达5年之久。林则徐晚年虽然再次被清廷重新起用,但他的身体已经病得不轻了,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广东普宁老县城病逝,享年75岁。

林则徐有哪些子孙后代,他们过得怎么样?

林则徐和妻子一共育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是: 长子林汝舟、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

长子林汝舟一脉,最出名的是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

林汝舟(1814年——1861年),是道光年间进士出身,因对其父晚年的不公平遭遇心生不满,终其一生都不愿意涉足政坛,心甘情愿的做个翰林编撰,专心研究历史,后来升为侍讲(从四品)。他的后人也是没有涉足政坛,非常的低调,最出名的是他的玄孙林鸿汉。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扬名四海!他的后代后来怎么样了?

林鸿汉

林鸿汉(1941年7月出生),林则徐第六代长房长孙,原南京市金陵石化职工子弟学校校长,2006年林鸿汉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是中国著名的禁毒人士,2005年“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评选中,被公安部评选为十大民间禁毒人士。

次子林聪彝一脉,最出名的要属林炳章

林聪彝(1824年——1878年),林聪彝与他大哥林汝舟恰恰相反的是,他对做官兴趣非常大。林聪彝在为父亲守孝满三年后,偕同弟弟林拱枢进京,后以县举人的身份,被册封为内阁中书(从七品的芝麻官),他后来官至署浙江按察使(正三品朝廷大员)。林聪彝这一脉人丁兴旺,占了林则徐子孙后代的2/3。虽然子孙后代较多,但出名的却寥寥无几,只有他的一个孙子林炳章在官场上还混得不错。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扬名四海!他的后代后来怎么样了?

林则徐画像插图

林炳章(1874年——1923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恩科进士,自从进入官场后混得风生水起,在光绪皇帝时还曾经担任过,后,出任福建军政府盐政督办。到了民国5年,他在福建省财政厅任厅长一职。

三子林拱枢一脉,名人比较多

林拱枢(1827年——1880年),林拱枢为父守孝丧服期满,在由吏部的引荐下,以县学生赏举人,补为内阁中书(从七品),最后成为一名监察御史(从五品)。这个官职虽然在品阶上来说不是很大,但实际的权力却很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各地督查组。林拱枢的后代在政坛上也是非常活跃的。

林拱枢孙子林步随(1872年生),是清朝末年最后一批翰林,曾经被清廷派往美国担任留学生总监督。辛亥革命后,先后担任的国务院秘书长、铨叙局副局长、币制局副总裁、税务专科学校校长等要职。北伐战争后,弃官从商,把一生的老本都投资了实业,但军阀混战时局动荡,最后他血本无归,贫困潦倒。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扬名四海!他的后代后来怎么样了?

林则徐画像插图

林拱枢曾孙林曾同(1918年——1969年),曾化名李良,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他在解放前是一位无名英雄,从事地下情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公安学校副主任,天津南开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外文系副主任等职。

林拱枢曾孙林兴,生年不详,曾经是解放军的一名侦查科长,也是一名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人。

林拱枢曾孙林墨卿(1923年——2010年),曾化名凌青,在抗战初期,他就读于燕京大学,是新中国外交元老。因为他的英语说得非常好,曾经先后担任过新中国众多国家领导人的英语翻译。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主要就是从事外交工作,担任过驻委内瑞拉大使、外交部国际条法司司长、常驻联合国代表(大使)等职,后来还四次任联合国安理会主席。

林则徐因虎门销烟扬名四海!他的后代后来怎么样了?

林则徐纪念馆雕像

结语: 由于历史记载的局限性,林则徐其他更多子孙的历史资料少之又少,观景只能在这里甄选其中一二比较有名的献给大家,下次有机会再给读者们说说林则徐女儿以及女婿们的一些基本情况。请听下回分解!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