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周衡担任是何官职?他为何会被朱元璋所杀?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 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记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在家乡的濠州起义,从当年的一代贫民乞丐朱重八,经过了无数的血战磨练,最终爬到权利顶峰,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正因为这不同寻常的出身,导致朱元璋疑心深重。
在明朝官场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则笑话,说明朝官员上朝之前,要先哭着和老婆孩子老妈告别,顺便把自己的私房钱藏在哪儿告诉家里人,这样一旦自己今天上朝被斩了,回不来,至少家里人还能动用家中的财产。也因此,在那时候当官,就成为了一件特别危险的事情。
在明朝就还有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大臣:向朱元璋请假六天,被批了假,最后却因为迟到了一天,也就是第七天回来这件事而被朱元璋杀掉,失去性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洪武十三多挫折,胡惟庸反朝堂清
在洪武十三年的时候,宰相胡惟庸随着权势的逐渐加大,行事开始日益骄横起来,在本职工作上也开始懈怠,朱元璋逐渐对其不满起来。随着两人矛盾的逐渐加深,宰相胡惟庸被人举报谋反,朱元璋派人去查,却发现宰相家中藏了许多私兵、兵器与。于是认为胡惟庸确实是有谋反之心,最终被朱元璋除以死刑。
然而因为胡惟庸人脉关系网络庞大,牵扯者众多,连带着影响了好大一批其党羽。许多官员都因为牵连其中而被杀头,流放或者贬谪。因此当上朝的时候,整个朝堂竟然显得空旷无比。
但是朝堂中没有人办事情也是不行的,所以朱元璋再次广开科举,希望进行人才的选拔,以填补朝中官员的空缺。并且最好选一批身世清白,才华出众的官员出来。
而这时,出生江南,科举成绩瞩目,却又没有与朝堂官员勾结,家事清白的周衡就入了朱元璋的眼,朱元璋因此特意将其提拔为右正言,并且表示非常看好他。
周衡因而觉得得到圣贤的赏识,决心一定要忠心报国,好好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但是周衡的官职是谏官,谏官也就是给皇帝提意见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找茬的人。这个职位风险性相当高的,特别是朱元璋这样掌控欲望极强的开国皇帝。
02
右正言提谏言,江南案起风波
有一次,在对于江南地区的赋税上面,两人就起了矛盾,原来朱元璋之前因为江南赋税过重,于是下旨,减轻了江南的赋税。但是之后不久,朱元璋就发现,那免除的赋税的圣旨,却并没有减轻江南人民真正的负担,反倒是被当地的官员豪绅,尽数中饱私囊,而百姓依旧承担着高昂的赋税。
于是朱元璋决定收回之前的命令,重新调高江南的赋税。而江南的百姓赋税减轻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补偿。于是朱元璋在上朝的时候,提出了自己想要收回成命,重新提高江南赋税的想法。
但是周衡作为右正言,非常清楚,皇帝此举并不妥当,因为皇帝是天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前才许诺减轻江南赋税没有多久,此时就重新加税,那么天下百姓会作何感想呢?
于是周衡思虑左右,仍然决定站出来,反驳朱元璋的意见,只是可惜,他并不知道朱元璋此时内心的思考。
朱元璋也因为被下属在朝堂上如此反驳非常懊恼,但是也承认此举确实不妥,于是暂时收回了加税的成命。但是在内心,朱元璋却想起了曾经的经历,之前的宰相胡惟庸,曾经也多次做过这样当众反驳他的事情,而最后,宰相在家中豢养私兵,意图造反。
03
自古君相权利争,无辜卷入周衡亡
这样的观念只要一起来,就再也压不下去了。也就是在此刻,朱元璋对于周衡的印象,从曾经家室青白,可以重用的能臣,变成了和胡惟庸一样,以下犯上,欲处之而后快的对象。
但是就算朱元璋是皇帝,想要杀人也绝对不是直接让人拖出去斩首就可以的。必须得官员真正犯了错,他才能有理由去惩罚对方,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在江南赋税这件事情发生不久,周衡就因为需要回乡祭祖和扫坟,向朱元璋申请休假,休假时间为六天,朱元璋很痛快的就批复了,但是因为路途艰险,外加有事情耽搁,所以周衡直到第七天才回朝,延期了一天。
按照《大明律》,对于官员的休假延期的处罚,往往只是罚些俸禄,决计不至于掉脑袋的。
但是,朱元璋怎么可能放弃这个机会呢?他将曾经周衡在朝堂上对他说的话,又转述给周衡,然后就命人将他拖下去,午门斩首了。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如果皇帝能干强势,那么往往可以在宰相手中收拢权利,为己所用,但是如果皇帝昏庸无能,那么往往宰相的权利,就会过度膨胀,例如当年的曹孟德,甚至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步。
朱元璋却穷尽一切,打破了这场斗争,他自胡惟庸案件以后,他废除了中书省,且不再设立丞相这个职位,将宰相的权利收归皇权之下。
04
但是权利与责任是对等的,掌握了极大权利的朱元璋一生都兢兢业业,极少给自己放假,无论寒暑,都常常在书房批阅奏折,不可谓不勤勉。
而周衡只不过是一个无权的小人物,他的死亡,是因为意外卷入皇权与相权的争夺而死去的,但是从他的人品和行为来看,都无愧于自己谏官的本职。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