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允炆登基之后为何实行削藩?他是如何实行的?
朱允炆,朱元璋之孙,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今天历史记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太祖朱元璋本来立长子朱标为皇位继承人,可惜朱标因病早逝,朱元璋于是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作为皇位的继承人,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朱允炆一即位,就开始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实行“削藩”的政策。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才几个月,便开始考虑增强自己的权力,同时削弱诸封建王国的权力,也就是想加强皇权。
当然,朱允炆这个想法,出发点是对的,但是,他做事太急了,因为,年轻的他,刚刚即位,立足未稳,根基还不稳定,你怎么能开始削藩呢?要知道,那些藩王都是拥兵自重的狠角色,谁都不好惹。
本来建文帝就温文尔雅,没有那么强的手腕,偏偏这个时候较劲,太不成熟了。
一开始,朱允炆先拿弱小的藩王开刀,柿子专捡软的捏,朱允炆利用或有或无的罪名,采取行动,先把周王朱橚(1361—1425年)拿下,他是第一个倒台的,接着另外四个王子也被整垮了,他们是:代王朱桂(1374—1446年);湘王朱柏(1371—1399年);齐王朱榑(1364—1428年);以及岷王朱楩(1379—1450年)。
《明史 成祖本纪》记载: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周王橚,欲以牵引燕。于是告讦四起,湘、代、齐、岷皆以罪废。王内自危,佯狂称疾。泰、子澄密劝帝除王,帝未决。
在这一年之内,五个举足轻重的藩王被废之后,燕王朱棣便成了下一个目标。燕王朱棣拥兵自重,实力很强,因此,建文朝廷认为他是最棘手,也是最难对付的,因此,削藩在行动上非常谨慎,然而,这样恰恰成全了朱棣,给了朱棣留足了准备造反、集结军队的时间。
最终,朱棣反了,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一路攻取州县,很多州县甚至都投降了朱棣,朱棣的声势越来越大。
《明史 本纪第四》记载: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遣燕王世子高炽及其弟高煦、高燧还北平。六月,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徙漳州。己酉,燕山护卫百主户倪谅上变,燕旗校于谅等伏诛。诏让燕王棣,逮王府官僚。北平都指挥张信叛附于燕。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都司谢贵。长史葛诚、指挥卢振、教授余逢辰死之。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等降于燕。
朱棣率军,经过四年征战,最终攻进京城南京,南京皇宫燃起一把大火,朱允炆不知所终,或葬身火海,或从皇宫地道逃走,出家隐居,朱棣最终成了大明王朝的新皇帝。
朱允炆削藩,太急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他失败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而朱棣称帝之后,也试行了削藩,加强皇权,相反,朱棣却成功了。
朱棣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为他站稳了脚跟,而且,拥有削藩的实力,手段又狠,而相比之下,朱允炆还是显得太嫩了。
如果朱允炆等个五年八年,或者十年,等政权稳定之后,有了自己的实力,再削藩,相信会是另外一个结果。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