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结局本来可不避免的 为何正直盛年却被迫害致死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精忠岳飞一首《满江红》千古传唱,激励着后世无数民族英雄为救国图存而奔走呼号。如此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终究难逃“英雄气短”的厄运,被南宋“满朝文武”迫害致死。
岳飞的结局不是不可以避免,只是岳飞的性格太过于倔强,军事才能有余,政治谋略不足。时常与南宋朝廷叫板,做事只会按照自己想的去办,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其一只知有朝廷,不知有高宗,调整行动口号
岳飞确实值得敬佩,宋高宗赵构也甚为喜爱,如此一名干将为自己出力,宋高宗虽是庸主,但他绝对不昏。对于岳飞的功劳,宋高宗完完全全都看在眼里。君臣之间最初的关系十分亲密,宋高宗经常召见岳飞到宫中饮酒畅谈,纵论天下大计,国家大事,大有一番明君贤臣的风范。但是随着天下时局的变化和性格多方面的不和,君臣之间逐渐出现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是岳飞恰恰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口号存在很大的问题“收复幽云十六州,迎回二圣”。试想一下如果宋徽宗和宋钦宗前两任被迎回来,宋高宗赵构该去哪,宋朝的天子位置应该由谁来做。从这一点考虑,岳飞要想防止被迫害应该调整自己的行动口号。
其二不要跟皇帝说掏心窝的话
岳飞所犯的第二个错误是过于耿直,绍兴七年(1137),岳飞奉命回朝论政事。朝堂之上岳飞公然向宋高宗建议早早地立储,立储也是皇家的正常事务,问题就出在宋高宗没有生育,膝下无子。要想立储,必然要从众多旁系皇族中过继一个皇子。
当时宋高宗听后,面如死灰,冷冷地说了一句,此是文臣的分内事,武将不要干预了。
如果正常情况下,这种事也无所谓。可在赵构的眼里就不同,立储君是别人家的孩子,岳飞到底想干嘛,是效忠我,还是效忠新君。
岳飞应该懂得谨言慎行,做好本职工作,而不是越职向宋高宗提出不该提的问题,方能不引起宋高宗的怀疑。
其三抗上不尊,不听调令
岳飞母亲病逝以后,岳飞主动请求暂时辞掉军政职务回老家为母亲守孝。宋高宗赵构念及以孝治国的道理,同意岳飞回家守丧。岳飞从前线撤下来,宋金边境战事对峙开始不利于南宋政权。宋高宗焦急万分赶紧给岳飞下诏令,请岳飞回到前线督战。
岳飞接到宋高宗赵构的亲笔书信后,居然婉言回绝。宋高宗压住心中的火,再次写信召回岳飞,岳飞才十分不情愿地骑马上路。
岳飞的抗上行为实在有太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一国之君居然委屈到哀求大将出山抗敌,这也就是在宋朝,换成别的朝代,岳飞早就提前被害。
我们常说,精忠岳飞是令万世景仰的英雄人物,他身上那股誓死保卫家国的情怀值得中华儿女学习。但是岳飞身上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作为南宋名将原本可以像韩世忠那样解甲归田、颐养天年,岳飞却在人生最好的年龄被同僚迫害致死,回看这段历史,真替岳飞感到不应该。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