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为人到底如何?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错了,串词了。
三国以五虎将关张赵黄马为最有名,不过这是因为《三国演义》出名而带来的。小时候看三国,脑子里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不是五虎将之一?现在想想都感到好笑。
老罗将关张赵马黄列到一个组合里,称为五虎将,大概是借用了陈寿的“五子良将”的说法。
说实话,若是五虎将与五子良将来一波团战,想想都够激动的,不多也只能想想,或者游戏里试试。
这次,我们就来讲讲曹操的五子良将。曹操能一统北方,五子良将可谓功不可没。
下面我们就一一分析他们。
有勇有谋的张辽
张辽为五子良将之首,应该是没有争议的。张辽能单、能团、能刚正面、也能猥琐偷袭,关键的是还有说服别人投降的案例,可谓是三国武将中比较全能的那一波人。
早期,张辽随征昌豨,数月无功,眼看粮草马上耗尽,不得不退兵。张辽说:“我看昌豨这小子也顶不住了,我去劝降试试。”于是张辽单身上山劝降昌豨,最后引的昌豨归降曹操。
曹操知道后也后怕不已,责备张辽:“此非大将法也。”可见,曹操当时就拿张辽当大将看待的。
曹操南征荆襄,留守张辽看护老巢许都。当时张辽大营中有人蓄谋作乱,张辽沉着应对,将叛乱镇压下去,没有造成较大的损失。能否成为大将,关键在于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而张辽就具备大将的品质。
张辽合肥一战,更是名垂青史。当时孙权率兵十万保卫合肥,张辽、乐进、李典三人仅仅7000人。张辽认为应该趁敌人初到,军心不稳之时,率精兵袭击,击破孙权军,否则合肥就危险了。
于是张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张辽率800人,袭击孙权。等到孙权集合士兵围剿的时候,仍被张辽逃了出去。张辽这一战,不是为了杀退孙权,而是为了提升己方的士气。仅此一战,也不弱于赵云的“七进七出”
曹丕登位,召见张辽述说当年的合肥之战,大赞:“此亦古之召虎也。”
征战一生晚节不保的于禁
于禁是五子中,最早跟随曹操的。张辽虽说是五子之首,但若说立功最多,最被曹操倚重的却是于禁。
南阳宛之战,张绣突然背叛,转而袭击曹操。曹操应对不及,并因此折损了长子曹昂、爱将典韦,自己也差点被杀,若不是曹洪让马,魏国可能就没了。
关键时刻,于禁率领几百人站了出来,“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正是于禁的断后,给了曹操逃跑的机会。这一次,也可以说是曹操征战中最为凶险的一回。
事后,曹操对于禁说:“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能从乱中重整旗鼓,即使上古名将,在这一方面也比不上你于禁啊。
官渡之战,曹操从白马向官渡撤退,河对面是袁绍的骑兵。若袁绍的骑兵过了河,在曹操官渡营盘未立的情况下,可能会直接被袁绍打到许都城下,那种情况对老曹来说太不利了。
这时候曹操仍派出了于禁。
“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又是于禁断后。从曹操安然退到官渡的情况来看,于禁必然是挡住了袁绍的进攻。
曹操对于禁的倚重,也是从官渡之战中看出来的。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刘备趁机占领了徐州。徐州在曹操后方,若刘备与袁绍夹击,那么曹操就危险了。曹操必须趁刘备、袁绍双方稳定之前,赶走刘备。
曹操率兵攻打刘备,谁留下来防守袁绍?于禁。“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
于禁征战一生,没想到临老却遇到了关二爷,使得自己“晚节不保”。
襄樊之战,于禁奉命支援曹仁,被关羽俘虏了,之后于禁投降关羽。曹操听说后,也不断叹息:“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于禁后来从东吴回到魏国后,被曹丕“鄙视”,最后郁郁而终。
攻城拔寨的猛将乐进
乐进这个人可以说是五子里的一个另类——他的传记没有自己说过的任何话。不知道是乐进是惜字如金呢,还是尽是“您说的对”,“就按你说的办”等等废话。
乐进跟随曹操仅比于禁晚两年,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那一波人。
他的传记中,记载较多的词为“先登”、“斩首”、一类的,对其战争经过往往多用“破之”来形容,并没有关于乐进谋略的记载,以此看来乐进应该属于冲锋的勇将,而非智将。
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俘获袁绍大将淳于琼,阵斩袁谭大将严敬。与关羽、刘备交战,不是“走之”,就是“破之”,可谓是战功赫赫。
曹操称乐进:“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可见,乐进一员猛将是没得跑的了。
不得不当上将军的张郃
张郃历来被称为三国的“大后期”,前期不显山不显水,后期一看,我去这人居然能挡住诸葛武侯?
张郃之所以前期声名不显,跟他的性格、爱好有关。
你看三国哪个武将有“爱乐儒士”评价的?而且张郃推荐卑湛为经学博士。我就想问问张郃:你一个武将居然举荐经学博士,你是不是站错位置了?
我们再看看张郃在军营都做,“居军中,与诸生雅歌投壶”。张郃大人,您老是打仗还是游玩来了?
正是因为张郃“谨慎”,所以将他配给了勇猛急躁的夏侯渊为副将。张郃之所以领军独当一面,就是因为他的上司夏侯渊被黄忠干掉了。他没法再做“投壶”游戏了,毕竟首先得保住性命不是?
至于张郃的领军本事,可以从刘备与诸葛亮的态度看出来。刘备听说黄忠杀了夏侯渊,首先不是高兴,而是遗憾:“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刘备的意思是要杀也是杀掉“魁”,杀个夏侯渊有啥用?这魁便是指的张郃。
至于诸葛亮,三国志称其对张郃“惮之”。甚至诸葛亮为了杀张郃,专门制造诸葛神怒。心腹大患也就这种待遇吧。
若夏侯渊没死,张郃估计也不会在史书上留下偌大的名气了。张郃估计真的是走错片场,错投将军身啊,他应该当个儒生。
一生谨慎的徐晃
徐晃的性格同样是“性俭约畏慎”,作战前往往“先虑败再虑胜”。
按照徐晃的战绩“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也是一员“猛将”,但是他的做事方法,类似贾诩那个“藏拙”毒士。
贾诩“退无私交”,徐晃就来个“不广交援”,也不知道徐晃再怕个什么,以至于用这种手段自保。难道是当初跟着杨奉,抢劫杀戮过多,怕被清算?
徐晃的“出名”战应该是击败关羽吧。
襄樊一战,徐晃先是以“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逼退关羽。然后又以自身引诱关羽,“晃击之,退走,(关羽)遂追陷与俱入围”,关羽被徐晃击破。
此战之后,曹操对徐晃什么评价?“逾孙武、穰苴”。能得到曹操如此高的评价,又有几人?另外曹操对徐晃的治军本领也是不吝赞美,称其:“有周亚夫之风”。
徐晃无论从战绩来说,治兵上来说比不得张辽、于禁、乐进,但比张郃要高明不少,五子垫底,倒是有点不值啊。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