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打压周勃为什么要重用他的儿子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皇权
说起汉文帝时期的功臣不得不提的就是周勃和周亚夫父子,熟读《史记》的读者都会发现,两父子同样功勋卓著,在汉文帝那周勃领到的是“大棒”;而周亚夫领到的是“面包”,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呢?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周勃,他是汉文帝继皇帝位之前的功臣派中头号功臣,用功高盖主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在时期,在刘邦起兵之时就随刘邦东征西讨,取关中,攻章邯;灭项羽,平韩信。吕后时期,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周勃联合陈平等人扳倒吕后,扶汉文帝刘恒上位。汉文帝时期,周勃曾两度拜丞相位,大权独揽。
周勃功劳如此之高,可汉文帝为什么要打压、整饬周勃呢?虽然汉文帝非常感激周勃扶自己上皇帝位,但是拥兵自重的周勃自然让汉文帝寝食难安。汉文帝对周勃十分的猜忌,自然就会打压,先是免去丞相位,贬斥回封地,后来周勃还被污蔑谋反下了狱。可以说整的周勃都没有脾气,求饶后才被放过,不久就死在了封地。
那么问题来了,汉文帝既然与周家有宿怨,可为何还重用周勃的儿子周亚夫,甚至在自己弥留之际将周亚夫作为托孤大臣,将大汉王朝的江山都托付给周亚夫呢?
在小编看来,原因之一在于汉朝祖律,官位世袭。因为在汉朝还是实行这世袭制,儿子不管有没有功劳可以世袭父亲的官位。周勃病逝之后,本来继承父亲的爵位的是大儿子周胜之。这周胜之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虽然出生将门之后,但是没什么才干,运气好取到了公主,但是跟公主的关系却不好。后来因为一时冲动犯了杀人的罪,被剥夺了封号,差点连命都丢了。好在周勃不止生了周胜之这一个儿子,还有个二儿子周亚夫。中国古代皇位“兄终弟及”的规矩在了王侯家一样适用,周亚夫因此世袭了父亲的爵位。
原因之二在于周亚夫确实有才干,汉文帝像想用之。按理说周亚夫世袭来的爵位靠的是祖上功德,汉文帝重不重用他是另一回事。汉文帝是个英明的主没挑错人,周亚夫也确实没有让汉文帝失望。早在汉文帝重用周亚夫之前,周亚夫就凭借累功做到了河东郡守。就连《史记》中有关于周亚夫驻军细柳描述。因为军纪严明,不逢迎媚上受到了汉文帝的大加赞赏;因为军功卓著,鲜有败绩,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可见周亚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是一方良将。
原因之三在于汉文帝对周家有愧疚之心。我们前面提到周勃回到封地之后被诬陷谋反,因为回封地之后的周勃常身披铠甲,只是担心有人要害自己。汉文帝为何明知周勃是冤枉的还要治周勃的罪呢?因为需要打压功臣派的政治需要,弓在弦上不得不发。所以,汉文帝对周勃是有愧疚之心的,换句话说对整个周家也是有愧疚之心的,不能弥补在周勃身上,就弥补在周亚夫身上。这是情理之中,便可以理解了。
原因之四在于汉文帝为平衡各方势力,维护皇权统治的政治需要,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汉文帝初登皇位的时候,这皇帝位不是父亲传下来的,而是周勃等功臣派扶上来的。汉文帝是为英明的帝王,深得“帝王术”的精髓,懂得如何制衡臣子来保证皇权独大。当汉文帝发现身边的臣子几乎全部是功臣派的人,他自然需要打压功臣派,打压功臣派首当其冲便是周勃。
而到了周亚夫时期,原先扶自己登上皇帝位的这些功臣派要么死、要么老,诸如周勃、张苍等人,这些人对皇权毫无威胁;反而兴起的时他从当代王带过来的一帮大臣势过大。为了平衡现有的大臣的政治势力,因此汉文帝重新启用了功臣派老臣的后代,诸如周亚夫、陶青等人。简而言之,这就是皇权为维护统治的需要,哪一边对皇权的威胁大就打压哪一边,哪一边势弱就扶持哪一边。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汉文帝重用周亚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需要遵循汉朝祖律,也因为周亚夫有才干,更对周家怀有愧疚之心,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为平衡各方臣子势力,维护皇权统治的需要。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