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崇祯帝诏天下兵马勤王来历多少军队?

历史故事 𝄐 0

崇祯帝诏天下勤王,为何只来了唐通一支军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以身殉国明朝遂亡。而在明朝李自成彻底兵围北京之前,崇祯帝号召天下勤王,结果只有唐通带领带领八千兵马前来勤王,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崇祯帝诏天下勤王以后,也就是唐通率领了一支八千兵马前往北京勤王。还被崇祯帝派太监杜之秩去监军,前往守卫居庸关,结果等到李自成的大军到来,杜之秩就率先投降,唐通一看也跟着投降了,等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至于其他人呢,崇祯帝不只是诏天下兵马勤王,并且亲自点了几个大将的名字,有吴三桂、清、左良玉等。

吴三桂是勤王才回到了半路上,北京就已经被攻破了。

刘泽清是谎称自己骑马坠伤,拒绝出兵,并且带领军队逃往南方。

崇祯帝诏天下兵马勤王来历多少军队?

至于左良玉则是采用“拖字诀”,说什么也不出兵,上交什么出兵计划来拖延时间,坐看北京沦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崇祯帝对于武将太过苛刻,到了危难时刻,这些武将自然将他抛弃了。二是明末军队开始军阀化。

先重点说说这个第一点,虽然崇祯帝以身殉国的风骨值得肯定,但是很明显崇祯帝并非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可谓是刚愎自用识人不明,是分不清忠奸的。诸如忠君爱国的卢象升,被崇祯帝派去的监军太监高起潜和大臣杨嗣昌合伙害死。

还有孙传庭在潼关失守以后战死,崇祯帝竟然认为他是诈死潜逃,还没有给予赠荫,可谓是彻底寒了天下将士的心。明史为什么有着“传庭死而明亡矣”的说法呢,以这个角度来看的确不无道理,崇祯帝如此对待孙传庭,使天下将士人心向背,最后自然是没多少人前去勤王了。

还有就是大家看看唐通过去勤王以后,崇祯给他派了一个监军太监杜之秩,更是符合崇祯帝的一贯作风,就是很不相信武将,动不动就以监军太监来压制武将。

但偏偏崇祯帝用的这些监军太监多是不靠谱,诸如监军太监高起潜害死卢象升,还有监军唐通军队的太监杜之秩,唐通还没有投降,他就先投降了。

崇祯帝诏天下兵马勤王来历多少军队?

崇祯帝这种以监军太监来牵制武将的方式,是很明显的不信任武将,而且以身体不全的太监来牵制武将,甚至可以决定武将生死,自然是使很多武将心生不满,这也是武将不积极勤王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这只是人心原因,接下来再说说第二点。

明末可谓是内忧外患,外有后金(大清)军队不断侵扰边疆,甚至皇太极时期都打到了北京城下。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朝廷式微,权力开始下移,地方军队就开始坐大,相应的统领这些军队的将领,多是拥兵自重,桀骜不驯,朝廷已经难以对其形成管制。

当然这也是在所难免的,诸如清朝为了平定太平天国,允许地方搞团练,结果不只是使为代表的湘军一系崛起,更是导致权力下移,使地方督抚权重,中央朝廷式微,以至于八国联军侵华时,南方督抚公开搞了一个东南互保。

像王朝到了多事之秋以后,中央朝廷式微,权力下移,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威胁皇权的存在,明末的军阀化现象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而军队开始军阀化以后,地方将领自然是拥兵自重,加上当时北京岌岌可危都不一定可以熬的过去,所以这些地方将领都是按兵不动,以进行政治投机。

当然宋安之个人认为,之所以只有一支军队前来勤王,军队军阀化的原因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崇祯帝将真正忠心的大将都给逼死了,又喜欢以监军太监来控制军队,对于武将不信任还苛刻,所以大厦将倾之时,其他将领权衡利弊之下,认为崇祯帝对于武将太苛刻,所以自然是选择了视而不见,没有前往北京勤王,坐看明朝亡国。

最后再说说为什么崇祯不提前逃跑呢?

崇祯帝诏天下兵马勤王来历多少军队?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南迁崇祯帝没有找到背锅的大臣,也就是南迁以后要为逃跑负责任的大臣,所以不了了之,最后坐看李自成兵围北京。

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明朝在朱棣时期迁都到北京以后,实际上曾经数次面临城下之危。诸如以后明英宗被俘,瓦剌也先率领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嘉靖帝时期的庚戌之变,亦是被蒙古军队兵临城下。崇祯继位以后,皇太极也曾兵临北京城下。

而这几次危机都一一渡过,加上当时北京的三大营尚在,各镇的兵马还在,所以崇祯帝自信可以层层阻击李自成,并且还号召天下勤王,以确保万无一失。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随着王朝末世,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不说,再加上崇祯帝对于武将的苛刻,已经是人心涣散。所以李自成从西安到北京,一路上都没有遭遇几次像样的抵抗,兵临北京城时三大营更是没做抵抗就投降了,而天下的勤王兵马只是来了唐通带领的八千人马,简直是讽刺,最后明朝就这样亡国了。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