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什么司马昭至死都没有称帝
是三国时魏臣,在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昭生前,已经掌握了曹魏的大权,不仅间接杀了曹魏皇帝,更派遣钟会、邓艾等人消灭了蜀汉。不过,终其一生,司马昭的最高爵位只是晋王。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掌握曹魏大权后,为何至死都没称帝呢?
一
首先,在司马昭之前,司马懿和司马师虽然掌握了大权,不过因为曹魏内部还存在较强的反对势力,加上蜀汉和东吴的侵扰,所以缺乏称帝的良机。但是,就司马昭来说,完全是有机会篡位称帝的。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昭到死都没有称帝,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方面,司马昭和父亲司马懿、兄长司马师一样,都是曹魏的臣子。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在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又担任了曹魏的大将军这一官职。正是因为长期是曹魏的臣子,所以,司马昭虽然有野心,但却不愿意篡位称帝。
二
和司马昭相对应的是,曹操在位的时候,也是掌握了东汉王朝的大权。但是,曹操因为曾经是东汉王朝的臣子,所以不愿意称帝,也即不愿意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司马炎、曹丕一上台就忙着称帝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司马昭在曹魏之内建立了晋国,并受封晋王。所以,对于司马炎等人,已经逐渐从曹魏的臣子变成了晋国的臣子。同样的道理,曹丕曾经是魏国的太子,后来是以魏王的身份来取代汉献帝。在心理上,司马炎称帝的负担要明显小于司马昭,也即后者为前者铺平了称帝的道路。
三
另一方面,司马昭到底都没有称帝,也是因为处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虽然司马家族掌握了曹魏的大权,但是,蜀汉和东吴这两个诸侯依然存在,并且多次进攻司马氏所在的曹魏。为此,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调集曹魏的兵力,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终于消灭了这个对手。至于曹魏内部的叛乱,从司马懿发动后就没有彻底平息。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甘露二年(257年)五月初一,镇东将军诸葛诞杀扬州刺史乐綝,占据淮南起兵,送儿子诸葛靓作人质请求吴国援救。
四
最后,对此,同年七月,司马昭携曹髦与郭太后一起东征,征发青、徐、荆、豫四州兵马,并从关中分部分军队,共同会师淮北。对于司马昭来说,想要平定叛乱,不仅需要自己亲率大军,而且还要把魏国的皇帝曹髦与郭太后带在身边,这表明在曹魏内部,司马氏依然存在较大的反对势力。在此基础上,如果司马昭强行称帝,不仅给蜀汉和东吴带来讨伐自己的借口,也可能导致曹魏各地反对力量的起事,从而让司马家族陷入到险境。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