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并使用奴隶进行生产经营的个人或集团
是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并使用奴隶进行生产经营的个人或集团。奴隶主阶级是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和人类社会第一个剥削阶级。最早的奴隶主产生于原始社会氏族组织内部。原始社会末期,氏族首领利用职权侵吞公有财产,把战俘作为奴隶使用。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贫不能自存者也沦为富家的奴隶。随着家长奴隶制向奴隶社会转化,出现一批借助奴隶制国家政权而产生的奴隶主,和在经营工商业获利,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奴隶主,即贵族奴隶主和工商业奴隶主。
奴隶主阶级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增加,交换的发展,氏族显贵越来越多地霸占财物、畜群以及土地,一些普通氏族成员逐渐贫困,甚至沦为氏族显贵的仆人;同时,战争中的俘虏成了胜利者的私有财产。
奴隶主还有另一种形成的过程:一些农业家族由于自然形成的分工出现了分化。那些富裕的家族吸收少数劳动力,把他们变为奴隶,而主人就成为奴隶主。按照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又可区分为贵族奴隶主和工商奴隶主。前者包括王室、贵族、官宦大臣、宗教祭司等;后者包括农庄主、作坊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等。
奴隶主不仅拥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奴隶本身,他们拥有奴隶数目的多少,成为奴隶主财富多寡的标志。他们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劳动,无偿占有奴隶的全部剩余劳动,甚至侵占一部分必要劳动。奴隶主不仅残酷地剥削奴隶,同时还无情地盘剥和压迫自由农民和小生产者,征收苛捐杂税,放高利贷,使他们贫困破产沦为奴隶。奴隶主是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他们掌握了国家政权,利用它镇压奴隶的反抗,维护自己对奴隶的剥削和统治地位。
以奴隶主为代表的这种生产关系在其上升时期,使生产力和科学文化获得显著的发展。在大规模地使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可以组织简单协作和部分复杂协作,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生产发展和剩余产品充裕的条件下,奴隶主阶级有可能完全脱离生产活动,专门从事精神劳动,在城市和乡村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科学艺术。
这样,氏族显贵逐步转化为奴隶主阶级。奴隶主阶级在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即奴隶制国家。它在上升时期,为生产力的发展、交换的扩大、艺术和科学的创造提供了条件,到了后期则成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不同的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占有奴隶和土地的形式不同。
两极世界理论在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分析指出,农业发明后,以土地为根据的竞争关系成为人类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部落间以土地为根据的兼并战争达到一定规模后,便产生了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制国家。
中国夏、商、周时代,天子及丞相占有大部分土地和奴隶,以之分给属下的其他奴隶主,世袭享用或进行奴隶主间的交易。、巴比伦、希腊的城邦国家斯巴达和印度,也实行过土地和奴隶的奴隶主国家所有制(前期)。奴隶的反抗和起义,动摇了奴隶主的统治。随着奴隶社会为封建社会所代替,奴隶主作为一个阶级就大部分被消灭。当然,这只是有奴派的主张。按照无奴派黄现璠、张广志、蒲松龄、沈长云等学者的观点,中国古代社会奴隶或奴隶主从来都不是社会生产的主流,所以中国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也从未建立过奴隶制的国家。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