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_name}

{site_name}

🌜 搜索

左右晚清局势的恭亲王奕訢,为何也曾两次被迫下野呢?

历史故事 𝄐 0

晚清政局上,奕訢影响力极大,足以左右局势的发展。他原本有望登上皇位。在道光的子嗣中,奕訢能力最强,且为人机敏强干。咸丰则善于表现出仁孝的一面,更受喜爱。奕訢毕竟能力极强,又跟咸丰关系特殊。

咸丰十岁时,亲生母亲去世,道光将他寄托在奕訢生母身边,受她抚育。咸丰继位后,奕訢不仅获得亲王身份,更破例允许参与朝局。按照清朝祖制,皇子不得干预政务,奕訢却能入军机,兼任多个重要职位。

左右晚清局势的<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838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s://www.lishiji.cn/lishi/10755/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恭亲王奕</a>訢</a>,为何也曾两次被迫下野呢?

咸丰五年,奕訢生母病危。奕訢想为母亲讨要皇太后的追谥,以道光皇帝正妻身份下葬。这件事情既困难,也容易。

当年奕訢跟咸丰争夺储君位置时,道光为了抬高咸丰身份,定下奕訢生母只能葬在嫔妃内。现在奕訢为生母讨到追谥,不仅打破道光的规定,更在无形中抬高自己的身份。

左右晚清局势的恭亲王奕訢,为何也曾两次被迫下野呢?

站在咸丰角度看,他跟奕訢生母有抚育恩情,自然可以答应。只是咸丰对于奕訢的提议,一直含糊其辞,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

奕訢误以为咸丰答应,便传旨抬高生母身份。但是在奕訢生母下葬后的第二天,他就被皇帝剥夺一切职务,赶到上书房读书。直到又过了两年,奕訢才被重新授予职务。

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爆发。最初时,对于这场战争,清朝并未有太大的触动,认为只要布置得当,就可以顺利战胜对手。

奕訢也是抱着这个想法。但随着他被复职,对战争的深度参与后,开始更深的了解到现实的情况。他甚至两次直接他甚至多次直接反对咸丰皇帝的意见。

而当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咸丰逃往热河,清朝由奕訢留在北京主持局面,负责跟英法联军谈判,签下条约。这次的危机局面,奕訢并非没有得到帮助。

除了经过一番历练,让他跟懂得将来如何处理外交事务。他也借着这次谈判,声势大涨,得到朝野赞誉,西洋各国也愿意同他接触。

谈判结束不久,咸丰在热河驾崩。六岁的同治继位。这么小的年龄,皇帝自然无法处理政务,咸丰为儿子留下顾命大臣和两宫太后,共同辅佐政务。按照奕訢的能力、血缘关系,本应该在顾命大臣的名单内。

可是,咸丰却将他排挤在外。但是,这次奕訢只是失势,并未下野。很快他秘密联合各国驻华公使,跟两宫太后联合起来,一起扳倒八位顾命大臣,入主中枢执政。

掌权后的奕訢,获得议政王大臣的身份。他开始推行洋务、启用一批汉人大臣,跟列强交好,镇压太平天国。清朝也将这段时间称为“”,借此振奋人心。奕訢也由此被誉为“贤王”。

不过,奕訢的身份在晚清政局上,常常处于一个比较尴尬错位的情况。他的能力较强,当时的形势需要这样的人。但也正是因为他的能力,让他常常受到猜忌。当然,在当时的朝局下,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慈禧便对他极为不满。奕訢的名号越响,慈禧便越加猜忌。而且,奕訢常常限制慈禧,不让她过多干预政事。慈禧宠信的太监安德海,就是在奕訢授意下,丁宝桢才会以“违反祖制”的名义,杀了安德海。

慈禧、同治要修建圆明园,奕訢上旨反对。圆明园在同治时期虽然停止修建,但奕訢也差点被夺去的爵位。

而且,当时不满奕訢的人,不只慈禧,更有醇亲王奕譞。他是奕訢的弟弟,但为人保守,对于奕訢的很多主张,极为不满。他曾向慈禧上折:“请撅除一切奇技淫巧,洋人器用。”

左右晚清局势的恭亲王奕訢,为何也曾两次被迫下野呢?

奕譞虽然不满,却无可奈何。因为朝廷中支持恭亲王的人更多。直到光绪继位。奕譞凭着光绪生父的身份,地位大涨。不过,如果没有合适的借口,慈禧也不敢直接罢免奕訢。当时罢免奕訢议政王身份后,便遭来舆论反对,只能再恢复奕訢衙门大臣和首席军机大臣的身份。

但是,奕訢推行的很多政策,还是遭到朝廷中很多清流大臣的反对。这些清流历来主张请战,奕訢的外交政策极为反对。的去世,更让奕訢在朝堂上更加孤立被动。

而后来与法国交战的失利,给了慈禧等人借口,他们借助舆论,把责任推到奕訢身上,并借此夺去奕訢一切职位,让他直接下台。醇亲王在慈禧支持下,开始主持朝局。醇亲王暗弱,慈禧更容易控制。

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奕訢才被重新起用为总理大臣,总领海军。但是,经过历次折腾,奕訢失去锐气,且变得更为保守。

对后来光绪实行的维新变法,虽然上书议政,提出一些建议,但对于康有为等人的主张,一直较为排斥。这也容易理解。奕訢要保的,毕竟仍是爱新觉罗的大清。时过不久,奕訢病倒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本文链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