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士兵中兵和勇就一字之差 他们之间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呢
看过清朝辫子戏的朋友们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这样一个细节,清朝士兵的服饰上有两种不同的标志,一种服饰上印着“兵”字,一种服饰上印着“勇字”。那么疑问就来了,兵和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为啥士兵的服饰上印着这两种不同的标志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解释下什么是“兵”,什么是“勇”。虽然一字之差,但是二者的身份地位却大不相同。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于清王朝来说,入关纯属偶然,如果当年李自成没有纵容抢了陈圆圆,或许清军几辈子都别想入关,不管怎么说,总算是进去了,但是刚刚入关的大清王朝马上就意识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统治这么大的地盘,八旗军这十几万人不够用,原来在关外统治那块巴掌大的地方,十几万军队再加上一些汉人军队完全够用,闲着没事再打打大明抢个劫啥的,队伍相当威猛,可是入关之后,才发现自己摊上大事了。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南明政权天天嚷嚷打回去,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军队还在各地流窜,虽然住进了北京城,但是并不意味着稳定了全国的政局,于是清王朝只好在八旗军的基础上完善绿营兵,招募大量汉人,收编汉人军队为自己打头阵,八旗军入关不久,就迅速堕落,康熙征伐三藩等战役根本指望不上八旗兵,只能依靠绿营兵,绿营兵本来是给八旗兵打辅助的,后来却变成了主力部队,后来八旗军和绿营兵都成为了清王朝的正规军,而他们身上就印着兵字。
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逐渐腐化,鸦片战争之前,八旗兵指望不上,好歹还有绿营兵可用,但后来绿营兵觉得自己的身份地位提高不少,竟然也骄傲了,逐渐沦落到上不了马,拉不开弓的地步,这下清王朝可真没指望了,况且当时又正值多事之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天地会起义不断,洋人还对清政府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王朝只好打破满汉之分,重新重用汉臣,将大清的命脉全部交给了汉臣,让他们自行招募兵勇,来充实军队,后来挽救大清王朝的三驾,,左宗棠,李鸿章无一不是汉人。
而曾国藩建立的湘军,李鸿章建立的淮军也成为了清王朝后期主要的作战力量。而他们由于是乡勇出身,本该战时招募,战后遣散的,因此他们身上就印着勇字,其实在湘军和淮军之前,清王朝也在各地设置了乡勇,来辅助地方军队作战,但是身份地位大不如正规军,不仅没编制,而且工资发放都是地方自筹,后来太平天国起义,清王朝只好依仗这些乡勇作战,这才改善了他们的待遇。使其成为了清王朝后期的正规军。而那些则在骄奢淫逸之中挖空了大清朝的根基,天天以会吃会玩为傲,最后亲眼看着祖宗辛苦打下的江山被推翻,却无能为力!实在是可悲至极!
本文链接地址: